“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期而至。当现代通讯、交通的发展让人们的交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免除了“从前车马很慢”带来的相思煎熬,当日益紧张的生活让节日变得程式化,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个传统节日?
对节日的庆祝,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坚守。当喧嚣的生活、紧张的工作节奏让我们像闹钟一样机械转动时,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作了一次短暂的停顿,来一次中场的休息。这里面,有亲情的加持,有文化的回望,有情感的梳理,它推动我们疲惫的心灵赶上匆忙的脚步,同频共振,继续出发。
对节日的庆祝,包含着人与自然的相融与共通。天上一轮明月,人间留下多少美好诗篇。嫦娥奔月的故事,成为我们童年对月亮最美好的记忆。当人类的脚步踏上月球,当我们从月球上取下土壤时,我们与月球的关系一天天拉近,我们对自然、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断向前。这里面,有对自然的敬畏,有人类对自身认知局限的突破。更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相融与共通。
对节日的庆祝,表达着对美好社会的共建与共享。当阿富汗人民依然处在生活困苦状态,当边防战士为戍守边疆而牺牲,我们更能理解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生活在有着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和平带来的幸福。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这是一个特殊的中秋节,包含着对亲人,对社会更美好的期盼和祝福。特别是在全球疫情依然深度蔓延的情况下,我们对中秋节的庆祝,就有了更多的家国情怀。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奋斗才能创造的美好生活。是国强民富,才能避免了更多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才能有更多的花好月圆。我们享受团圆的日子,正是感受幸福的日子。
“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天地的对话;“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对自然的敬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苏东坡的诗词在耳边再次回响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思念、是期盼。在这个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不要忘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让我们吃一口香甜的月饼,听一听关于月亮的故事,在温柔的月光下,向身边的亲人祝福,向不能团聚的朋友问好,愿天下所有人都能达成所愿。然后为生活,继续出发。 ( 晓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