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读《对照记》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08年07月28日 00:00 人气:
○石头   看着桌面上《对照记》那素朴而淡雅的封面就想起我的朋友。一本书的拥有乃至一件事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吗?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假如,事实就是事实。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穷尽一生演绎自己的角色。那么生活中拥有此书与人生中拥有这个朋友就只能是必然这种解释了。   五十多幅照片以往在各种报刊书籍上都看到过,也没有过多的留意。使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代表她风格“艳异”的那几幅。我一头扎进这旧像簿中,一边从照片上看一个稀世天才消匿于时间长河的过程,一边认真探索她如何让后人在少的可怜的照片中再次体会她的传奇人生。照片的绝大部分是张爱玲自己以及她的母亲,祖母、姑姑、朋友淡樱。在她的最后一部著作中仍是以女性为主角,她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方式对自己的人生作最后一次凝望与回顾,同时也对自己家族与自己人生关系的一种探寻。   照片的主题是三个“艳异”的女人。张爱玲的祖母(李鸿章的女儿)、母亲黄逸梵以及她自己。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才华横溢,容颜娇美,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她们的人生似乎苦难远远大于欢乐。她祖母容貌美艳,文采飞扬,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婚后十几年张佩纶离世。此后她就过着孤儿寡母的日子直至老去。她的母亲秀美端庄,气质高雅,旅欧学习油画。由于与张爱玲父亲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离婚,在海外生计困顿死于英国。想想自己与母亲老年时都是在远离故土大洋彼岸的一座城市接受死亡,对自己的性格命运进行了追溯。对祖母、母亲的文采津津乐道,母亲油画写生、亲自对照片着色,这是否在追溯自己的文学、美学的渊源。她在颂扬,肯定自己的祖母、母亲,认为自己是她们的延续。   照片在以女性为中心的同时还写了三个男人,祖父、二伯父、父亲。整个老照片集是三个失败的男人和三个“艳异”女人的生命历程。在一种对照的描述中凸显了自己对女性的同情和对男人的鄙夷。一个个优秀的女人却遭遇不幸的命运,纨绔、堕落的男人却主宰她们的命运。她动用了自己最宝贵的一块素材,用自己的家族史,在自己最后一部独特的作品中在传统男性身上找到了她笔下主人公的影子。而所有的结果都是男人所制定的什么“三从四德”、“媒妁之言”等限制约束女人的一系列陋习所导致的。女性要独立,要想有与男人同等的权力这是张爱玲的呼吁。在第二十五幅照片的附记中说“祖母给姑姑穿男装,称’毛少爷’不叫’毛姐’。”现在想起来,女扮男装似乎是一种朦胧的女权主义,希望女儿刚强,将来婚事自己拿主意。她在用心怀念自己的祖母、母亲,是她们血液中的女权主义在神秘的遗传中又进入了自己的血管,她在人世间的一切都源于母亲、祖母。这篇附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她们”。她从情感上爱她们,她从精神上爱她们,且是她们的继承与延续。   薄薄的一本《对照记》,你可以看作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散文。语言风格同样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但是我更喜欢把它当作是一部小说来看。她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部书是《对照记》。我想起了曹雪芹用自己家族的兴亡写出了绝世《红楼梦》,贾平凹用自己的家族写出了一曲千年农村哀歌《秦腔》。而张爱玲用自己的家族史写出了新旧交替时代的一部女性的悲歌。   二十多岁写出了《金锁记》,七十多岁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著作《对照记》,文章的深刻有时恐怕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是男人与女人的对照,还是图与文的对照,亦或是生命瞬间辉煌与漫长苦难苍凉一生的对照。这一切是偶然还是必然,随着大师的离世,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了!

Copyright © 2022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地址:渭南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东风大街67号联系电话:0913-2939201传真:0913-2939100 webmaster:jdc@jdcmmc.com 

陕ICP备18001077号-1陕ICP证07010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