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说起教育,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孙康映雪读书,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夜读” 的故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代人读书是很困难的。也正因为这样,读书也有阶级的限制,贵族官僚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知识被垄断了,士排列在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人才匮乏。全国5.4亿人口约80%不识字,发展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党向人民群众敞开教育普及的大门,努力保障全民受教育的权利。
 
       1950年开展扫盲运动,党和政府在广大工人、农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比赛、实物教学等全民教育活动。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受教育权。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重新迎来尊重知识的春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每年有超过百万儿童因贫困失学,严峻的情况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充分动员全国人民协助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希望工程题名、题词、捐款。30多年来,“希望工程”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募集资金超过150亿,援建小学超过2万所,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600万贫困青少年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
 
        另外,国家也有对大学生非常优惠的助学贷款。这个贷款可以说是国家对大学生的福利,这些贷款在毕业之后的两年内是不计利息的,而且最高可分20年还清,同时还设有发给贫困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所有举措都是为了不让贫困造成失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2年,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出台了高考专项计划这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地区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学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早在全国普及,“两免一补”政策已全覆盖,“人人有书读”的愿景早已实现。中国的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破解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历史性难题,现在正向“大国办强教育”挺进。相信从现在到2035年,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持续提速和规划目标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必将步入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