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以说是人生永无解套的困境。因这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世事人情,让比上不足者,难免心生嫉怨,自叹弗如。比下有余者,定会愤懑骤消,心平气顺。
在凡常的日子里,尤其是经过了几十年与病痛的死缠烂打相爱相杀,不比上多比下,已然成为我获得心理平衡、保持知足常乐的不二法门。虽然这颇有阿Q精神胜利法中自我安慰、妄自尊大、麻木健忘的意味,但在说服自己接受现状、与身体和解、向欲望妥协中还是让我很获益的。
不必忌讳,我敢于与之一较短长,让自己保持“高人一等”优越感的,是那些病情比我重、经济比我差、心态没我好的病友们。
第一个让我心生自得,满足现实的是一位来自青海的病友韩桂芝。
那是1997年,带着寻得灵丹药,一招解心忧的满心期望,我独自来到北京丰台区的一家中医医院,开始一生中最长时间的泡病号生活。在这个集聚着全国各地几百个病人的医院里,我们聊着各自的病情,忧心着终其一生的药罐子日子,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烦恼,坦然地享受着来自病友的同情与安慰,让原本苦行僧般的住院生活,因找到了同病人,生出的同理心,而变得微妙放松起来。不比不知道,原来我不是那个最倒霉的人呀!一种瞬间释然的情绪,在一些病程不长、症状相对轻微、药物控制还算奏效的病号中,包括我的内心,如雨后的荒草般疯长起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切切实实的找到了第一个比下有余的参照者——韩桂芝。
皮肤白皙的小韩,有着高原人的鲜明特征:双颊绯红,口唇青紫,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美的追求,一头烫染过的黄褐色披肩发,总是被她用各色发夹装饰的别有韵致。为避免诱发皮疹,加重病情,不能在红霞纷飞的脸颊上涂脂抹粉,小韩索性把装扮的主角,对准了她的芊芊玉指,每天精心涂抹保养自己的20个指甲盖,成了她坚持追求精致生活的固定程式。随着住院时日的加长,我俩因为都是来自小地方,年龄相仿,吃药的剂量又相同等等一些偶然发现和刻意寻找的相同点,便很快的熟稔起来。
随着交往的加深,彼此的生活琐事,个人的喜好乃至感情生活,也掺和到我们闲聊的内容中,对彼此了解的深入,让我从与小韩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焦灼迷茫的对照中,对自己消沉低迷、怨天尤人的心态,有了新的体认。
小韩是一个刚结婚不到半年的新娘,和我孤身一人蜗居病房的情形不同,她是几个少有的,有家人陪床的病号之一。我至今记得,那个面色棕黑,体型修长的年轻人,对妻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每日打饭提水、洗衣取药,他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妻子一日三次,十余种药物服用的间隔时间,他都记得分毫不差,哪怕是端着水杯,捧着药盒,几次三番,不厌其烦,逐个病房的找遍整个病区,也要让妻子在规定的时间吞药下肚。当我用一半羡慕一半调侃的口气揶揄小韩时,她挂满幸福的脸上,划过一丝愁容,幽幽的说道:“其实我特别羡慕你,你看你很独立,不像我没出息,不敢一个人呆在医院里,害得我家那人连班都上不成。你还有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给自己治病,我呢,只能依靠别人,原来想着结了婚出去找个活干,给家里分担点,可你看得了这个死不了活不旺的病,还能干啥呀。唉,我们现在是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呀!”看我一脸迷惑,小韩解释说:“我家那口子家里穷,我俩结婚的钱大部分都是借的,还没开始还呢我就得病了,现在的住院费都是他从单位财务预支的,听说咱们这病,就是个无底洞,你说这以后的日子可咋办呀……”
我听了不禁一怔,原来,我自以为一地鸡毛,苦煎苦熬的人生,竟然也能博得别人的羡慕。我开始认真审视起来。是的,刚刚进入人生的花季,还没有来得及感受青春的美好,一张终难冲出的大网,就让自己的当下和未来失掉了求之不得的健康,折损了许多未知的美好。网外那风花雪月的景致,可能于自己已是终生绝缘。细细品味小韩发自内心的羡慕,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呀。经济上,有家人有组织做坚强后盾,当自己的生命无论身处怎样险恶的境地,都能及时救治化险为夷。生活中,有亲人的溺爱、单位的帮扶,不会让我受丁点的委屈。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不必像小韩一样,只能把自己的人生依附于他人。这样看来,造物主待我也并不刻薄,我也可以是一个“比上不足”的参照物啊。
忽然想起《增广贤文》中的一段话: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当我在比下有余的比较中,学会将幸运的视角,对准自己的拥有,骤然发现,自己的生活竟然也能成为他人梦寐以求的期望,只是我一直只顾抬头仰望别人的风光无限,忽视了自己的独特风景。
没有完美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学会享受比下有余的满足,也是一种幸运。